医院文化

五代淮医世家的追求与荣光

更新日期:2015-01-13 09:19:41 点击:0
 
季忠民  殷大彰 
清代淮安著名中医吴鞠通著作《温病条辨》,进而形成了淮医学派。2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淮医人以吴氏为榜样,怀菩萨之心,研岐黄之术,解百姓于痛苦之中,拯生灵于疾病之上,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为传承祖国医学事业,做出了不懈的贡献。其中王氏一族,五世为医,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堪称淮医杰出代表之一。
始乾隆  五代薪火相传从岐黄
采访当代名中医王兆凯、王兆军兄弟俩并非易事,从联系到采访,先后跑了四、五趟,因他们至今仍工作在医疗第一线,慕名前来求医者络绎不绝,故采访时常被中断。年前与王兆凯主任约好的时间,结果病人围了水泄不通,只好作罢。大年初三,再次来到解放军八二医院专家门诊采访,没想到还有好多病人赶来就医,只能抓紧时间见缝插针。

采访中了解到,王氏一族祖籍山西,康熙年间,始祖因为避难隐居淮安东南乡镇,即如今施河镇王灌庄,十世后入住淮城。乾隆时期,高祖王毓芹仕途不顺,为人管庄做账,因中年多病,引发学医兴趣,遂与多位名中医交往求教,晚年开始为人治病,开创了王氏行医的先河。

曾祖王敦厚受高祖影响,中年后也以看病为业,因自学成才未拜名师不能挂牌,带来诸多不便。遂将大儿子王景山拜当地名医王佩霖为师学医,出师后在山阳南门外小吊桥相继挂牌“太安堂”“三和堂”,以中医内外科济世,由于勤学精业,多次发表论文于医刊上,很快名贯县城,业内大震。先后任淮安国医协会理事、中医师公会理事等职。

祖父王金山是王景山的弟弟,也随父、兄学医,以外科针灸执业。作为王氏第三代传承人,兄弟二人以医为业,潜心钻研,救死扶伤,服务黎民,名噪家乡,形成了王氏家族行医的第一次兴旺。因王景山内室无子,王金山遂将长子王绍和过继兄长,并随其学医,使王氏中医世家得以薪火相传,至第四代并延续至第五代兄弟俩,继而又形成了当今王氏中医世家的第二次兴旺。

苦钻研  绍和专攻乳糜名传扬

王绍和先生(1914-1996)是王氏中医世家的第四代传人,他6岁上私塾,16岁医从伯父王景和,二十岁即独立坐诊开设“义生堂”,1936年被国民政府选送至镇江医政学院学习西医,南京沦陷后悬壶两淮。解放前曾在淮阴县三树区任医协会主任,解放后在淮阴县渔沟区任医协会主任、卫生所所长。1954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即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与中医针灸大师程莘农、全国著名中医专家周仲瑛同班同学,成为南中医首届毕业生。

1956年毕业后被安排在淮阴县医院工作,负责组建中医科,任医疗股副股长。1958年市县合并,分在丁集的淮阴市第二人民医院,从此一干就是38个春秋。在三十八年的行医生涯中,他刻苦钻研祖国医学,结合临床实践加以运用和创新,成为乳糜尿病、糖尿病研治专家。有诗为证:“幼承庭训列医流,守业又历数十秋,砥砺人寰严律己,耕耘技苑乐为牛”。1964年,他将自己治疗乳糜尿的心得在国家《中医杂志》上发表,1965年国家《健康报》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从此他名声斐然,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文革”中,他因历史上曾是国民党党员受到冲击,但治病救人始终没有停止。好几次,造反派要批斗他,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挺身而出,其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他们说:“王医生给无产阶级、劳动人民治病没有罪”,硬是将他保护了起来。但家中的医书还是遭到了红卫兵的浩劫,所幸的是,他将4本光绪19年的吴鞠通《温病条辨》线装本、民国25年《吴鞠通医案》本以及《本草纲目》20册保留了下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里拨专款对所有经王绍和治疗出院的乳糜尿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他的治愈好转率达到了96%。为此,1984年江苏省卫生厅拨专款在丁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乳糜尿专科医院,1986年还在国家卫生部召开的会议上,介绍了他们创办专科医院经验。因其特殊卓越贡献,1988年已经退休多年的他被省卫生厅破格晋升为副主任中医师,获得省劳模称号,92年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成为淮阴县有史第一人。

承父业  兄弟矢志不渝续华章

王兆凯、王兆军兄弟俩是王氏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从小受父亲王绍和对祖国医学执着追求的影响,加之耳闻目睹了人民群众对中医疗法的迫切需求,和康复治愈后的无限感激之情,坚定了兄弟俩继承父业,走救死扶伤、为百姓祛病除痛的从医道路。

兄弟俩既有在医学院校深造学习的经历,更有长期跟随父亲临床学习的实践,并努力在继承父业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他们在父亲“一方八法”乳糜尿治法基础上,总结发展到穴位膏贴、熏蒸、外敷、针灸推拿,以及丸、散、膏等多种疗法,特别是在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治法上取得了新的进展。

采访王兆军院长时,他的诊室一幅书有“三级医院说不治,来到贵院获新生”的锦旗格外引人。原来去年7月,淮阴区棉花镇70多岁的刘某,因食道癌后并发乳糜血尿,在三级医院治疗无效情况下,来到淮阴乳糜尿专科医院(淮阴吴鞠通中医研究院)找到了王兆军院长。进来时患者躺在担架上插着导尿管,下肢浮肿,声息低微。经过他们汤剂、散剂、冲剂、穴位按摩、中西结合的多种方法治疗,两个月康复出院。他逢人就说:“是王院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一封署名新疆张兴国的大红感谢信,又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76岁的他是乌鲁木齐铁路退休工人,40年前曾患乳糜尿经王绍和治愈出院。2012年复发因联系不上王老,在当地治疗无效,到北京301医院做了肾周围淋巴管结扎术,一月后再次复发。后经网上查寻找到王兆军,去年5月前来就治,由于他肾手术后改变了淋巴管结构,加之年老体弱,气候不适应,冠心病又发作,治疗难度很大,但在王院长他们的精心治疗下,一个多月就康复出院,才引发了前边的事情。

这些年,兄弟俩耕耘杏林成果卓著:作为吴鞠通中医研究院的领军人物,出版了《乳糜尿中医证治》和《吴鞠通医案析评》两部专著,参与编纂了《吴鞠通研究集成》一书,另有两部专著正在计划实施中,兄弟两人还发明了“乳糜尿冲剂”、“冻疮手套”、“糖肢安”等三项国家专利,同时作为传承人的“王氏治疗乳糜尿疗法”及“吴鞠通温病治疗技术”项目,双双被列入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王兆凯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王兆军也相继被选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研究会常委、省中医药学会名家流派研究会副主委。为进一步弘扬淮医文化,他们俩抓紧有生之年又带了11名学生,力求为淮医新人的培养与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此文刊登于《淮海晚报2014年2月23日》周刊的头版和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