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人物

晚年薪火 映红晚霞——记离退休干部马丁忠

更新日期:2015-06-08 18:29:53 点击:0
 
          马丁忠,今年85岁了,是淮安市淮阴医院的一位离休老干部。这些年来,他每天除了正常的饮食起居,其余最多的是伏案疾书,将他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集体转业开发北大荒、珍宝岛事件等等的一些真实的历史和如烟的往事一笔笔的写下来。每当节假日合家团聚的时候,马老总是一遍又一遍的为家人人讲述着他曾经经历的那个血雨腥风的艰苦岁月,感慨着时代变迁的步伐。
马老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参加的革命,当时他刚刚十五岁,人还没有马高,是八路军的一名卫生兵。在一次日本鬼子的轰炸中,马老永远的丧失了听力。马老做了一辈子的医生,他的家属曾无数次的抱怨他太迟钝、太清高,后来在整理他的自传时才知道,那场战役后他已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聋子,在日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凭借着微弱的听力,读着别人的唇语创造了很多奇迹。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马老出生在淮安市清浦区黄马乡的小村子,家里十几亩薄田,还算过得去,家里兄弟姐妹六个,大哥二哥早年外出读书,接受了新思想,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也算是个革命之家。1937年,日本侵略中华,马老的家乡到处都是背井离乡的人,也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凶残地杀害我同胞。
        由于不堪凌辱,1931年,马老15岁时随兄参加了游击队,后来加入革命军队。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锻炼成长。从此,他随着革命队伍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冒着枪林弹雨,闻着腥风血雨,亲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各种奖章、证书装了满满一书包。
  1958年,抗美援朝之后,举国瞩目的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马老就是其中的一员,他随所在部队来到白山黑水的苦寒之地,中国最北与俄罗斯只有一江——乌苏里江之隔的黑龙江省饶河县。
当时饶河没有医院,只有一个小诊所,马老和其他几位转业军人,又当工人,又当医生,又当护士,他学会了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能做肌肉、静脉注射。饶河冬天,气候寒冷,风雪弥漫。他学会了骑马,心甘情愿地为缺医少药居民救死扶伤,他刻苦锻炼,逐渐地适应下来。下乡出诊没马骑,他就徒步行走,忍受着疲劳和孤寂的折磨,时时提防着野兽的骚扰,
  1961年,马老率先提议引进X线机,结束了饶河县人民之靠“望闻问切”的传统中医式诊断,又主动要求去哈尔滨学习,这一干就是一辈子,从不未叫一声苦,说过一声累。,及时准确地为患者诊断出疾病。1982年,马老服从组织调动携妻儿回到老家淮安市调入淮安市淮阴医院担任放射科主任。临行时,很多被他救治过的患者自发前来送别依依不舍。
  放射科在医疗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自来到淮阴医院作为科主任后,他认真履行主任职责,,实行科学管理,努力构建和谐科室。在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日坚持报告的审核,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严防医疗差错,保证了医疗质量和安全。关心低年资医生的成长,在业务上严格要求,在学习生活上像兄长一样关心照顾,鼓励年轻同志积极参加科研工作。科里设备陈旧,故障不断,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积极协调解决问题。
 马老离休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没有离休,处处以一位共产党员的标准条件要求自己,从不居功骄傲,炫耀自己15岁就当兵参加抗日战争的历史。
面对现在美满富庶、儿孙满堂的的幸福生活,马老充满了无限感慨和自豪,靠丰厚的离休金完全能够在晚年,过着养尊处优、颐养天年的日子,可是他却仍然心系社会,不甘寂莫总是想发挥余热,为社会尽绵薄之力,经常义务为前来咨询的后背和患者服务。  
       大家都知道离休干部生病门诊住院均享受全额报销的待遇。可是这位老人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受到了国家的照顾,不应该再索取。所以平时自己有个小病小灾,从来不去医院。都是自己到药房买对症的药服用。可是这位老人家从来也不喊一声疼。在生命垂危之际,家人要将其送往医院治疗。在做通他的思想之后,这位老人说了一句让人感慨,让人惊叹的一句话:“又要花共产党的钱了,又要麻烦组织了!”言语中透露出自己病痛住院的无奈,再给国家添麻烦的歉疚。一句话反映出该老人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情怀。
      “在有生之年就要为大家做点事,为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马老常说的一句话。离休三十年来,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斗志,继续发挥自己的光与热,热心和关心着国家和医院的发展。曾经投身宣传事业的他,依然热爱写作,希望后人记得那段辉煌的历史。作为一名离退休的老干部他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淮阴医院  马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