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淮阴医院援鄂团队系列报道(二)

更新日期:2020-02-17 18:51:36 点击:0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大雪
     这是一个特别的情人节,经过两天紧张培训后,我和袁玥第一次来到新建的方舱医院上岗。昨天晚上的班是19:00到今早凌晨1:00,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医疗资源紧张,为了节约防护用品,上岗后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所以大家到下午就都不敢喝水了,成人尿不湿成了必备的“秘密武器”。
     
      我们提前一个小时来到了在清洁区换下自己衣服,戴好手术帽、口罩、护目镜、手套,穿上防护服、隔离服、鞋套,再戴手套……在同事的协助下穿戴好防护措施,再次检查确认严丝合缝之后,穿过三道门,到达舱内。
交班汇总、观察呼吸、监护心电、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上的需求,准备生活用品、送餐到病房、帮着打开水、服药到口……因为防护服厚重不透气,一会儿浑身已湿漉漉,护目镜上起了水雾,口罩一直在滴水,接触到的皮肤一直发痒。戴着三层手套,测量无数次的生命体征,书写大量的护理记录单,待出舱后,指甲已经被压的发紫。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一遍遍巡视患者,一刻都不停歇。有一位患者说:“感谢你们来支援武汉!你们辛苦了!”听到患者这样的话语,我们更感觉到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工作结束后,大家排队出舱,出来就已经凌晨三点了,脱下防护服浑身都冒着白汽,里面的衣服早已经湿透了,手指泡得发白,已经僵硬的伸不直,每个人脸上也被护目镜、口罩压下一道一道的印记,这些勒痕痛的不敢去碰。
      我们踏着厚厚的积雪回到宿舍,凌晨的武汉,高楼建筑上面“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霓虹灯在风雪中闪烁,异常悲壮。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把我们来自祖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拧成一条绳,风雨同舟、携手抗疫,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相信不久,等待我们的是漫天云樱,春光无限的武汉春天!
                                                                                                                                      侯淑洁   袁玥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早上的武汉,雪后初晴,很美!我踏着地上的残雪来到“方舱医院”上夜班后的第一个白班。
     “方舱医院”是专门为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而建的,人们称它为“生命之舟”。截至14日,我所在的方舱医院550张床位已经住满了,我负责D区,96张床位。
      虽说第一次白天进入这里,由于在培训和考核、还有前两天上的一个夜班,让我在自我防护与工作流程方面有了充分的准备,每次身穿防护服都有种要窒息的憋闷感,脸上出现因长时间被口罩压出的伤痕,我还是得百倍认真穿脱防护服,这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最后屏障。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在舱内的隔离病房内,穿着隔离服的医护人员只能露出一双眼睛,谁也认不出对方,于是进入隔离区的第一件事,就是相互在隔离服上写下对方的名字和所在的地市,有时还会艺术创作一下,这成了隔离病房里“神秘的仪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院支援的手术衣现在成了这里医院的战袍,每每看到医护们穿着“淮阴医院”字样的工作服走来走去,我们四人的心中就充满了亲切与自豪。
     
       在方舱医院,我发现不少患者心里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将来下一步发展会怎么样,有的人眼神是茫然的,是空洞的,甚至还有点恐慌。虽然隔着护目镜,但患者一看到我来查房,眼神中流露出信任和安心。
     
     姚茂元主任的床位上,一个女病人在床边不断地流泪,她丈夫也患了新冠肺炎,重症,已离不开氧气。她入住方舱医院后,跟丈夫通了电话,情况并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十几岁的孩子……
“请你务必相信我们!”这句话,姚主任说得很用力,然后对她的病情进行分析,并告诉她:我们来自江苏淮安,有治疗相关肺炎疾病的经验,丈夫也会有精准治疗,很多重症患者已经在慢慢恢复了,好多人都出院了。
 
     慢慢地,这位女病人停止哭泣,平静了些。对于一些轻症病人来说,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比药物更重要。
   在这里,时间永远不够用。询问病史,阅片,只希望尽力尽快给患者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我身旁,还有护士姐妹,她们同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积极做着患者的用药、监测、抽血、采样等工作,一个个女汉子似的不停地穿梭在患者中间,真是“女本柔弱、为医则刚”。
其实,我所说的都是一个普通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日常,每一个医护在这里,都想拼尽全力,救回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生命。
                                            吴杰